云上旌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8章 县官,锦衣异闻录,云上旌旗,御宅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会只听郭黑头一家之言,李锦把关押在客栈内的金台县贼人挨个审问了一遍。

不是所有人都能认出李锦的身份,但只要身后的锦衣卫力士拿出鸡毛来,一个个都见了鬼一样问什么说什么。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五伙人里知道那场城门口钞关之乱消息的只有两波,参与其中的只有郭黑头这波人。

但从另外一个知道内情的贼人口中,听到了“刘二爷”,这三个字。

刘二爷就是郭黑头口中的刘师爷,名字叫做刘福荣。

刘福荣是金台县县令的幕僚,读过几年书,没有官身,但在金台县的地位非常高。

县令姓钱,和江南钱氏没有什么关系,是个湖北人。

钱县令整日在县衙里吟诗作对,不理俗务,大小事务都交给刘福荣这个幕僚来办理,让这个刘福荣得了个“刘二爷”的称号。

来金台县之前,李锦等人自然查过了金台县衙门的信息,虽然江南锦衣卫的南镇抚司密谍系统在江南被世家大族的多年打压之下早已废弛,但官员的基本信息还是能查询到的。

“这个钱若甫,有点意思。”,李锦想起了案牍库里对金台县县令的记载。

有意思的点就在于这个县令,不是进士,而是个屡试不第的举人。

大明的举人不是不能做官,但大多都是辅官,县衙这个层级的衙门里,举人大多都是教谕,主簿,这种芝麻小官,而且大概率一做就是一辈子。

而县令虽然品级不高,但却是正儿八经的地方主政官,上升渠道是畅通无阻的。

当然,并不是说举人出身就做不得县官,但如今整个大明朝也没有多少个举人县令。

只有像陆九台这样,名门士族子弟且家中正好有长辈位居朝廷高位,如果有心仕途,想要做个县令,在自己家礼部侍郎叔叔的运作之下才有可能。

可这个钱若甫,虽说他老爹也是个举人,但爷爷辈就是普通商贾了,两代举人和平民差距很大,但要家世,在真正的权贵眼中,和平民百姓差别也不大。

这人是如何从金陵国子监的监生一跃成为金台县七品县官的?

而从郭黑头等人的口中得知,钱若甫是湖北襄州人。

襄州从地理位置上接近中原,钱县令的官话很标准,但那刘福荣却是云贵口音,官话说的非常生硬,有时候说的快些,郭黑头都听不明白。

这里就有些怪异了,这位刘师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

村民B想要靠近五条

兔子饼干

娘子饿饿饭饭

七月岸

我那堕仙夫君后悔了

雾下菘

小恐龙的地下研究所

小恐龙的快乐小窝